智能消防充电桩棚:安全与补能的双重守护

日期:2025-07-09

一、在充电桩快速铺开的今天,我们真的准备好应对火灾风险了吗?

近两年,无论城市社区还是物流园区,集中式电动汽车充电站和两轮车充电区的数量都呈爆发式增长。与此同时,关于“充电时车辆起火”“雨夜漏电触电”甚至“楼宇被迫停业”的新闻也屡见报端。传统做法是给每根桩配灭火器、在站台安装烟感,可面对高压直流带来的电弧、锂电池热失控的高温喷射,这些措施往往力不从心。于是,一种将遮蔽、防雷、充电、监控与自动灭火深度整合的智能消防充电桩棚进入视野:它不仅像车棚一样为车辆遮风挡雨,更主动感知危险、自动处置火情、远程推送预警,成为充电场景新的安全屏障。

二、智能消防充电桩棚究竟是什么?

1. 结构本体

采用防火A级钢构或铝镁合金框架,顶部覆盖阻燃聚碳屋面板;

内置排烟天窗和可熔断式排热侧窗,火情时自动打开,排走热气。

2. 智能充电系统

一体化直流/交流充电桩,枪线悬挂收纳,防止线缆接触雨水或被碾压;

充电桩与车辆BMS双向通信,动态调节电流,预防过充。

3. 复合式消防子系统

棚顶分布激光烟雾探头、点式温度探头;

桩体内部预埋气溶胶罐,高温或烟雾超阈值立即喷射;

细水雾管网沿棚梁布置,自动带走热量并抑制复燃。

4. 边缘控制与云平台

工业网关接入所有探头与充电桩,3 秒内完成报警—断电—灭火—排烟闭环;

实时将事件日志、视频流上传云端,供运营商和消防部门同步查看。

三、为什么说“消防”与“充电”必须协同?

火源位置不确定——车辆电池、枪头接口、桩体功率模块都可能起火,单点灭火无法满足。

电弧风险高——高压直流在断电瞬间易产生电弧,单靠手提灭火器难以扑灭。

人员流动快——司机充完电就走,真正值守的只剩设备本身,自动化防护至关重要。

风环境复杂——户外风向多变,传统烟感探测滞后,而激光扬尘+红外热像可在5 秒内识别异常。

合规需求升级——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标准》新增“站内火灾自动处置方案”条款,运营商早晚需要改造或新建符合要求的设施。

四、从多维度看智能消防充电桩棚的价值

五、关键设计与施工要点

选址与布局

距离可燃建筑 ≥ 10 m;

单棚最大停放数控制在20辆以内,减少热量聚集。

结构与排烟

桩棚耐火极限≥2 h;

排烟天窗开启角度 ≥ 30°,每平米设置一台耐高温排烟风机。

电气与接地

高压母线双层绝缘,设置接地电阻≤1 Ω;

每个回路安装直流快速熔断器+电子隔离开关。

消防探测布点

激光烟雾探头间距不超过6 m;

红外摄像机视场覆盖率100%,盲区<5%。

灭火剂选型

桩体内部:气溶胶,密闭空间灭火效率高;

棚体空间:细水雾或氟蛋白泡沫,兼容锂电池火。

18122703691(覃先生)